为营造喜庆祥和的春节氛围,丰富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2023年春节假期,江海区非遗项目狮舞(江海佛装狮艺)、外海生恭鲤鱼手工艺品参与开展“我们的节日”—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春节系列活动,让市民群众过个有浓浓书香味的文化春节。
醒狮文化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一笔,特别在江海区本地文化认知中有着重要意义。1月24日下午,“我们的节日”—醒狮送福国风文化传承亲子手作活动在江海区图书馆开展,活动由授课老师讲解醒狮文化和传统新年习俗,让读者们对国风文化知识有一定的了解。2022年,狮舞(江海佛装狮艺)成功入选广东省江门市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活动还包括亲子手作,以亲子家庭为单位,制作“醒狮”。本次亲子活动,不仅让市民群众感受到节日的喜庆,同时让国风文化以一种更亲近和温暖的亲子形式得以传播。
“生恭鲤鱼”,是外海人用竹片和红纸按照鲤鱼的形态扎制而成的一种手工艺品,有着400多年的历史。肥壮的鲤鱼,金色的鳞片,象征着丰收和吉祥,因为“鱼”与“余”谐音的关系,也寓意年年有余。作为民间传统的手艺,2021年,“生恭鲤鱼”成功入选广东省江门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生恭鲤鱼”非遗民俗文化展(江海区图书馆一楼)
1月27日上午,“我们的节日”生恭鲤鱼—非遗手作体验活动在江海区图书馆少儿阅读区开展,让市民群众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学习非遗纸扎技艺,传播本土非遗文化,弘扬工匠精神。
活动特别邀请江门市江海区外海纸制品传统工艺协会成员陈润强授课讲学传艺。陈老师先以图文、视频形式展示“生恭鲤鱼”的文化内涵及制作工艺,再亲自指导小读者们如何在用竹篾扎好的“鱼骨架”上进行贴画。
经过一削、二扎、三贴、四画,一条条栩栩如生的“生恭鲤鱼”游跃于眼前。孩子们得意地展示手中的“生恭鲤鱼”,感受着外海人“过大年,舞鲤鱼”的传统习俗,洋溢着一脸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