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区文化馆
非遗活动
当前位置:首页 >> 非遗保护 >> 非遗活动
这碗面火了!《狂飙》里吃的“猪脚面”,灵魂所在原来是Ta
来源:江海区文化馆时间:2023-02-20

2023开年大爆剧非《狂飙》莫属,

它除了带火了我们的家乡江门,

还有江海的美食——外海面,

猪脚面,是《狂飙》这部剧重要的线索之一,

让高启强吃了一辈子,惦记了一辈子。


第一次出现在第9集,安欣与高启强的坦白局。表面在吃一碗猪脚面,暗中全是算计。

后来,第20集,安欣再来请高启强吃面,不再是菜市场的简陋档口,而是一家卖猪脚面的“徐记面馆”。

第26集,高启强的弟弟高启盛偷偷回到了京海,还给高启强打电话在他们小时候吃面的地方,点了一碗猪脚面等着他哥。


搭配外海面才是猪脚面的灵魂所在

外海面已有上百年历史,最初因产于外海而得名,又称“外海竹升面”,它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外海乡村成行成市,并在粤港澳大湾区芳名远扬,每到外海的客人大都要尝一尝外海面的美味,外海面已形成独特的饮食文化。

在江门猪脚面一般就十几块钱一碗,但做工却十分考究。极富弹性的面条在香气里穿梭,吸饱了那肉汤之后,散发出特别的面的美味,吃上一口,滑过唇齿之间,盛开着倾城的绝对味道,这就是外海面。这碗热腾腾的外海面,就是藏在他们心中的味道,填满了他们的腹腔,也慰藉了人们对家的依恋。


一碗好的外海面是怎样做成的?

到江门,不吃一碗外海面,难以感受五邑的味道。然而,一碗好的外海面,是怎样做成的?大部分《狂飙》粉也相当好奇。今天,一起跟着小编的步伐寻觅外海味道。

来到外海面的制作现场,一股浓浓的蛋香味扑面而来,把人的嗅觉抱得紧紧的。外海面把高汤精华尽数吸收,食客把面嘬入口中时,那一气呵成的“呲溜”声就是对其美味最大的赞美,面条入口口感如缕如丝,根根分明,在口腔里尽情鞭挞着味蕾。来江门打卡《狂飙》同款景点的同时,别忘了来外海吃上一碗正宗的外海面啦!


一碗好的外海面,究竟是怎样做成的?下面小编带你来见识。


和面

高筋面粉堆成小山,中间挖个洞,将七八个鸡蛋打入,外海面的“香”和“爽”成了。面粉+鸡蛋揉成团,这可是力气活。


压面

和面只是做面的开场,压面(打面)才是外海面的致胜关键点。长约2米的粗竹杠,又称“竹升”对着面团,反复地弹压直到起“筋”为止。


切面

将薄如布匹的面,用机器切成细丝,细如银丝,也因此得名。


叠面

将切好的面叠成一个又一个,方方的面饼。


晒面

最后一道工序,就交给太阳啦!将面饼拿到太阳底下进行生晒。炽热的阳光,为面条撒上最后一道“调料”,蛋香味被毫无保留的激发。



外海面是个大概念,它分为三个品种,即面、云吞、云吞面。所谓面,就是净面,没有参入云吞的面。而面有单面(1个面饼)和双面(2个面饼)之分。

外海面的口感与北方的拉面完全不同。外海面爽脆弹牙,韧性十足,它使用传统的方式和好面团后,最关键在于压面时的力度。外海面之所以扬名于世,究其原因,一是选料上乘,制作独特;二是口感鲜美,爽滑不糊,让人有垂诞欲滴、肚饱眼吾(不)饱的感觉。

2007年4月“外海面制作工艺(传统技艺)”入选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思乡面》(原名《打面女》)的创作素材就来源于外海面。该作品通过五邑华侨对侨乡传统美食的眷恋之心,传递出海外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舞蹈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来源于外海面手工制作的独特动态,外海方言"吖面"富有节奏地运用在舞蹈音乐中,令人倍感亲切。




相关附件:
上一篇: 【非遗进校园】麻二佛家拳 弘扬传统武术 传承强意志
下一篇: 【江海非遗】外海“生恭鲤鱼”表情包来啦!俏皮又喜庆,赶紧保存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