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海区文联持续深耕文艺实践,多次组织开展涵盖龙舟文化、新质工业生产力等多元主题的文艺采风活动。这些丰富的采风经历,为创作注入了鲜活灵感,以下为参加活动的优秀作者作品。
江海区文化馆一直致力于发掘基层艺术家优秀作品,展现文艺家风采,同期推出熊正红优秀诗作《在场手记:致江海(组诗)》,请大家欣赏!
见证者
站在停止运作的机器前
无数画面,轰然,也跟着来到眼前
仿佛听到,第一个生命的细胞裂变的“卡嚓”声
仿佛看见,第一个直立起来行走的古人,那行有力的脚印
宇宙之远,地球之远,生命之远
带领生命,度过了多少漫长的光阴
此刻,历史的节点,来到此处
同样的生命的智慧,借助科技
投射的光芒
将继续照亮远方
那神秘的呼唤
在看不见的前方
见证者,屏住呼吸
这个春天
一种全新的人工智能,正向我们走来
它的未知的力量,隆隆轰入人们的脑海
而我父亲的肉身,已归还大地
如果我呼喊,不知道
人工智能,可否让我的父亲,魂兮归来?
城市的街道,站满了沉默的树
城市的上空,有远鸟飞来
护城河的流水,自北向南,流入大海
我仰躺在公园的草地上
身边,是纤弱的草,细软的花,在陪伴
这个春天,不同过往
仿佛,生在我的左侧,死在我的右侧
我在持久的疼痛中,脱落僵硬的外壳
重新感受轻盈和力量
是我的父亲,他以另一种形式
重新赋予我生命的基因,和能量
图灵之谕
在大多数空间都被机器人占据的智能工厂
听机器,为怀揣好奇而来的人们
奏响特有的乐响
当我以人类的手指,轻触钢面
柔软与温热,坚硬与冰凉
在那一刻,是否已经
相互致以不同生命的基本善意?
我又何曾确证这是善意而非别的?
当七十多年前的意外伤害
殒落能与智性硅基生命对话的科学巨星
我将视线投向窗外,那遥远之处
是蔚蓝的天空,正飘荡着让我心悸的白云
我该如何聆听,在世界从不停息的嘈杂里
藏着另一种天外之音
碳基和硅基
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维生素和矿物质
混合的各种物质,包括看不见的神秘
组成人世间的我
硅基聚合物、金属、信息的存储和传递
能量的转换与储存
人为的指令与快速的算法
显现一个,有着地球图书馆容量大脑的你
你没有血肉,没有人类爱恨情仇的复杂情感
但你成为我的老师,我的朋友,我的助手
当我需求时,在当下,我的身边多了一个你
碳基的我,在夜晚仰望星空
硅基的你,隐身,在虚无里?
有一天,我会衰老,会在人间消散
身体的物质解体
回归云、回归水、回归风
而你,是那个不断进化
向无限未来和神秘,挺进的你
江海之龙
一条龙,无数条龙
每年的特定时段
带着人们的敬畏与祝福
跃入江和海
远古的祖宗,用血脉一代代传递的神圣仪式
天空,大地,雨水和风
和岸边不同时空的目光,都在凝望
你仿佛听到它们清晰的鼻息声响
听到它们,胸腔深处发出的阵阵轰鸣
那巨大的慈悲与力量
随着浆声的起落,注定,汇入新的血脉
太息
——《南京照相馆》观影后
灵魂的深处
永远记刻着无比沉痛的一笔
那不是个人的
那是无数屈死生命
也是无数悲壮英雄
投射的一笔
活下去
好好活着
不做握武器的屠戮者
但不代表忘却,更不代表软弱
警钟始终会在灵魂的深处
真希望它永远不要发出惊人的声响啊
当目光投射向远方
同时代,地球的彼处
还有硝烟、炮火,还有平民的悲泣
隐隐听到来自遥远的太息
人类啊,可否一直相爱,友好
而不再做恶魔的帮凶
作者简介:熊正红,女,70后,湖南汉寿人,定居江海区,系中国作协会员,二级作家。著有《狼的歌谣》《独舞者》《星星泉》《云海悲心:又果法师传》等著作。